杭州三年的垃圾可填滿西湖
時間: 2019-12-05 11:11:57 瀏覽次數:2398
杭州垃圾三年可填滿西湖 一天垃圾1.2萬噸 垃圾分類回收需推行
《奔跑吧兄弟》走進杭州垃圾填埋場 杭州三年的垃圾可填滿西湖。杭州垃圾三年可填滿西湖 一天垃圾1.2萬噸 垃圾分類回收需推行
前一段日子,《奔跑吧兄弟》將目光聚焦了杭州垃圾填埋場。據工作人員介紹,杭州市一天垃圾的產生量大概是1.2萬噸,大概三到四年,垃圾就能填滿一個西湖。而杭州只有唯一一座垃圾填埋場,如果填滿之后,杭州將沒有地方進行垃圾填埋處理。(據浙江日報、中國網消息)
可持續化發展一直是全球研究的課題。目前國內外在新能源、可降解性材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垃圾的處理依舊沒有找到最有效的處理方式。目前來說,填埋相比焚燒等方式,已經環保了許多。但填埋的弊病也不少,拿杭州市為例:杭州市寸土寸金,垃圾填埋場需要大片土地,且填埋垃圾后,要等待垃圾講解,這邊土地寸草不生,無法進行任何開發,土地資源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辦法利用。
據悉,易拉罐需要兩百年來降解,塑料制品一千年之后才能降解,在給我們帶來便捷的同時,這些產品也給環境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擾。自然降解的時間遠高于垃圾產生的速度,這就導致總有一天,我們的垃圾沒地方處理。不到三四年,光一個杭州市的垃圾便可填滿西湖,那全國會怎樣?再時尚高端的城市,也會被垃圾覆蓋,江南千湖飄滿垃圾,藍色海洋里滿是易拉罐塑料袋,我們的子孫輩,可能會生活在垃圾堆里。

這些并不是危言聳聽,離我們的生活也并不遙遠,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的生活越便利,生活水平越高,我們所產生的生活垃圾會越多。按照目前發展的趨勢,可能我們的孩子輩將頻繁聽到海洋生物死于誤食垃圾,南極被垃圾占滿,城市垃圾無法處理等新聞。垃圾分類體系不得不提上日程。
日本在這個方面做得非常好,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有三個垃圾桶用來做垃圾分類。從小孩子就被培養垃圾分類意識,并且從單個家庭到社區街道到全國各地,垃圾分類點非常齊全,全國上下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垃圾分類體系。“垃圾就是放錯地方的資源”,日本生態環境非常好,其中一大部分都得益于垃圾的回收再利用。
中國臺灣的垃圾分類也一直為人稱道,街上干凈整潔基本看不到垃圾。目前上海市正將強制垃圾分類處理提上了日程,國內其他城市也紛紛提出了垃圾分類的建議。
目前國內的難點主要在于:全民垃圾分類的意識不強,沒有形成習慣;全國上下沒有完善的垃圾分類體系,即便有家庭做好了垃圾分類,垃圾車還是一同處理。在此基礎上,要想改善當前現象,個人垃圾分類意識得增強,哪怕是少用一個塑料袋,少用一雙一次性筷子,都是進步,孩子得從小灌輸垃圾分類的意識,讓她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此外,國家需要統籌安排,以家庭為單位,以小區、街道為劃分,全面完善垃圾分類處理裝置,一層層回收。最后要多進行宣傳,動員全民,積極參與,從我做起。
沒有人愿意看到西湖被垃圾填滿,沒有人愿意讓孩子見不到青山綠水,更沒有人愿意看到我們的子孫,生活在被垃圾包圍的城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