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廢水中氰化物超標如何處理
時間: 2022-04-07 09:26:50 瀏覽次數:1352
很多時候,對于處理后的醫療廢水,還是會存在污染物超標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在污水的前期處理過程中,就需要針對醫療廢水中氰化物進行著重處理。接下來就由水天藍環保給大
很多時候,對于處理后的醫療廢水,還是會存在污染物超標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在污水的前期處理過程中,就需要針對醫療廢水中氰化物進行著重處理。接下來就由水天藍環保給大家介紹一下醫療廢水中氰化物超標處理方法。
醫療廢水中氰化物允許排放標準
對于醫療廢水中的污染物,我國有著非常明確的規定值,總氰化物每日平均最高排放量為0.5mg/L。
醫療廢水中氰化物超標危害
氰化物毒性劃分標準
無毒≤1
中等毒性<50
低毒<500
實際毒<5000
半致死劑量<15000

醫療廢水中氰化物超標直接排放到室外,會導致江河湖泊水中的魚蝦等水生物中毒死亡,這樣的水質用于農業灌溉,還會導致農作物的減產。
如果人體與氰化物超標的醫療廢水接觸,就會影響人體正常的骨骼成長和智力發育。對于年紀大一點的人來說,還有可能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引發癌癥風險。
醫療廢水中氰化物正確處理方法
堿性氯化法
借助氯氣或漂白粉作用將醫療廢水中的氰化物轉變為二氧化碳與氮氣。堿性氯化法價格低、操作簡單、設備投資少等優點,但該方法缺點是對工作環境污染嚴重,對工作人員傷害較大,由于使用的藥劑過多,還會產生二次污染物。
因科法
利用SO2與空氣發生氧化,將銅離子作為反應催化劑將廢水中的氰化物氧化轉變為HCO3-、NH4+。因科法不僅能夠從貧液中除去大多數的氯化物,還可以將污水中存在的鐵氰絡合物消除。
膜分離法
膜分離法在很多實驗室使用比較普及,主要是利用微濾、超濾、納濾、反滲透技術的應用都基于膜分離技術來實現的。主要原理是借助疏水性材料的分離膜,選擇性地分離吸收經酸化處理后的含氰化物廢水。膜分離法處理效率高,過濾效果好,處理量大,但是成本較高、設備投資大、電能消耗大。
光催化降解法
利用多晶半導體氧化物,采用紫外光或太陽輻射的形式將礦產廢水中的氰化物降解成毒性較低的物質。利用TiO2微電極光降解法對礦產廢水中的氰化物進行處理。光催化降解法的降解率高達93%,降解速度需要30分鐘。
一體化醫療污水處理設備法
使用專業的一體化實驗室污水處理設備,利用設備的各種處理環節,使得醫療廢水在連續的沉淀、過濾、消毒、化合反應中,最后成為可二次利用的水。一體化醫療污水處理設備法
污水處理量大,自動化程度高,污水可二次利用。但是設備價格較貴,需要日常的保養與維護。
對于實驗室來說,由于前期污水處理環節的處理力度不夠,或者是說由于污水水質發生變化但是處理方法沒有發生比變化,導致污水污染物超標,無法排放,這些情況都很常見。因此水天藍環保建議您最好是選用一體化的醫務室污水處理設備來處理醫務室污水。
本文由水天藍環保(http://www.www.sxwhd.com/)原創首發,轉載請以鏈接形式標明本文地址或注明文章出處!